海大要闻(门户)

当前位置:首页  海大要闻(门户)

海大要闻(门户)

我校校长、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宋林生赴乳山开展调研并出席有关会议

时间:2022-08-17

    近日,我校校长、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宋林生教授赴乳山华新产业园调研三倍体牡蛎产业情况并出席乳山牡蛎高值化加工流通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研讨交流会。

    宋林生及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环境胁迫性疾病防控等岗位科学家及团队成员一行前往乳山华新产业园码头查看三倍体牡蛎养殖情况,听取了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前沿公司)关于三倍体牡蛎产业的专题汇报,察看了前沿公司自主培育的多个四倍体和三倍体牡蛎新种质,并与企业代表进行座谈交流,为三倍体牡蛎产业有序发展建言献策。 座谈会上,宋林生对前沿公司在多倍体育种技术、种质资源储备、产业推广应用等领域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宋林生指出,种业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国家和社会对种业十分重视,希望前沿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需求,着眼未来,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勇担企业责任,创制更多适合产业发展的优质品种;贝类体系作为贝类产业科技研发的中坚力量,将进一步与地方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充分发挥体系科研优势,针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促进贝类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与会专家围绕三倍体种质与苗种标准建设、不同营养品质牡蛎新品种创制、及苗种与养殖管理过程的标准化、设施化、机械化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调研期间,宋林生出席了由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广东海洋大学和乳山市牡蛎产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22年乳山牡蛎高值化加工流通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研讨交流会”,并为“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广东海大-灯塔水母 贝类加工技术创新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会上,宋林生指出,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的延续,也是优化渔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希望各岗站专家和企业家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针对目前牡蛎加工业存在的体量小、高端产品少、自动化水平低等产业问题建言献策,为我国贝类产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与会代表围绕牡蛎育种、养殖、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以及新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开展交流,共同探讨了乳山牡蛎以及我国贝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产与生命学院 供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