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要闻(门户)

当前位置:首页  海大要闻(门户)

海大要闻(门户)

【一院一品】我的大学我做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一院一品”项目推进大学生“三自”教育

时间:2016-12-13

卢梭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因此,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自2014年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我的大学我做主”大学生“三自”教育工程,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使学生由“去做”变为“我做”,由“被做主”变为“我做主”,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夯实职业基础,逐步走向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学院精心组织五大板块的建设,即“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兴趣我做主、我的实践我做主、我的管理我做主、我的未来我做主”,对内使学生主动认知认可自身专业,主动学习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主动适应未来食品行业的发展需要;对外通过指导“蒲公英志愿者协会”组织实施“大学生城市生存挑战赛”等项目,培养大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展现大海大学子优秀风采,扩大学校的影响力。2016年,“我的大学我做主”项目荣获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二等奖。

我的学习我做主——培育优良学风

大学该如何学习?所学专业发展前景如何?就业方向是什么?围绕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疑问,学院实施了学风自我建设、专业思想培育、营造全员育人氛围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专业认知与认同,培育优良学风。

学院从年级互助和班级互助两个层面开展“学风自我建设”。年级互助层面,主要是针对 “适应、提升、升学”等不同阶段的目标,开展高低年级之间的学习经验和升学经验传授。班级互助层面,包括班级内组织期末复习专题班会、进行高数小测验、实行 “一帮一”结对子等。

 “专业思想培育”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一核心,学院设计了学生小讲堂和教授大讲堂2个载体。以全体大一新生为主体的“食品小讲堂”,从2014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3年。利用晚自习时间,学生轮流走上讲台,运用PPT等多媒体课件为同学们讲授食品营养、加工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大一学生参与度达到100%。从2016年开始,学院又开设了“与教授同行”蓝色食品知识讲座,目前已邀请汪秋宽教授和李伟教授为2016级新生举办了2期讲座。教授们结合自身科研项目,与同学们进行学术交流和职业发展展望,开拓了学生的科技视野,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思想。

 “营造全员育人氛围”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学院制定了《密切师生联系制度》和《重点学生管理办法》,要求院领导、班导师、辅导员和普通教师经常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渤海校区,从不同层面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完善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树立良好的考风考纪,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我的兴趣我做主——搭建成长舞台

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展现活力、勾画青春的舞台。学院通过开展学生干部系列培训、举办各级各类经典大赛,帮助学生发展兴趣、施展特长。

为提升学生会和各班委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学院开展了多期培训,内容涵盖新闻宣传、求职面试、沟通技巧、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在培训中,学生会骨干担任主讲人,辅导员提供指导,系列培训使学生干部队伍迅速成长,并且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成长机制。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院承办了校“黑马杯”男子足球赛、“珍珠杯”女子足球赛、校“海英杯”营销大赛等周期长、影响力广的大型校级比赛,举办了好书辩论赛、趣味运动会、2016届毕业生晚会等大型活动,学生是这些大型赛事、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这些赛事和活动中,学生干部队伍得到了锻炼,广大同学为自己的青春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我的实践我做主——倡导知行合一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书本的知识与道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行动的磨砺。学院依托学生社团、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等组织,利用就业创业实习基地、社区等平台,引导学生主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帮助学生践“行”悟“道”,增强社会责任感。

用“大学生城市生存挑战赛”擦亮学校名片。由学院辅导员担任指导教师的“蒲公英志愿者协会”,连续2年与大连电视台生活频道等单位共同举办“大学生城市生存挑战赛”。比赛以高校团队形式,每人50元启动资金,通过集体努力,去获得团队7天生存所需物质条件并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以帮助贫困山区儿童圆求学梦想。这项比赛培养了大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先后荣获全国最佳公益传播奖、全国优秀组织奖、全国公益大赛银奖。比赛吸引了大连多所高校学生参加,节目在大连日报、搜狐网等多家媒体播出和报道。

打造“食心实意”烘焙沙龙。自2015年始,学院依托烘焙社团和食品工艺室,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多期烘焙产品制作。在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开展了多次产品研发,并到社区进行宣传。烘焙沙龙将产品开发与食品知识宣传、奉献爱心相结合,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关注食品安全,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组织多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辽宁、甘肃等地,走访大梨树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省内食品企业等,其中“印迹辽宁”项目获大连市优秀团队。学生团队还开展了关爱白血病儿童义卖、大连国际马拉松比赛志愿服务、食品安全知识社区宣展和校园宣展、走访就业创业实习基地等多项活动。

参与企业实践。在麦当劳、喜家德等就业创业实习基地中,一批又一批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挖掘了自身的潜力。学院先后有3名学生在麦当劳全明星大赛中获得辽宁及东北地区岗位冠军,1名学生赴韩国参加2015年全国餐厅总经理年会,1名学生于2016年升职为餐厅生产运营经理。

我的管理我做主——强化行为养成

行为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手段。学院以学生自我管理为抓手,不断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制度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及日常检查,从而增强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学院制定了《晚自习考核办法》等制度,使学生干部在管理中更加规范。严格学生干部选拔、管理,开展新老学生干部传帮带,精心建设学生兼职辅导员和副班导师队伍,制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高年级学生担任兼职辅导员及副班导师实施意见》,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在日常检查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对早操、晚自习出勤、课堂出勤、寝室卫生达标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的未来我做主——把握发展方向

有时候青春是光芒四射的;有时候,青春是低沉迷惘的。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绕过急流与险滩,实现人生价值与职业追求,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方向与信念。“我的未来我做主”板块,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主动思考,明确人生方向;通过就业指导与服务,使学生主动规划,明确职业方向,从而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

学院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学生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结合团员推优等工作,选拔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的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精心设计了党史分享、“聚焦两会”知识竞赛、红歌合唱等入党启蒙教育活动。

学院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先后邀请Intertek(天祥集团)、埃森哲、百胜餐饮等多名企业高管举办“职场讲堂”;由学院领导和企业管理人员为学生开展了多次就业指导;通过就业动员会、考研交流会、专场招聘会等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通过学生就业专干队伍,及时发布就业信息,联系广大校友挖掘就业岗位。

成果·展望

经过2年多建设,“我的大学我做主”项目成效逐步显现。学院学风建设稳步推进,近2年考研率均在20%以上,学生成绩显著提升,2014-2015学年各专业加权平均分比上一学年平均提升5分以上,2015-2016学年比上一学年平均提升3分以上;考取国家公共营养师等专业证书的学生占全院学生50%以上。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高低年级联系更加密切,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和主动性不断提高。

今后,学院将继续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丰富完善“我的大学我做主”这一精品项目,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校园的主人,活动的主角,实现学院“四年成一树”的学生工作目标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供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