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访客  海大要闻

海大要闻

【蓝色论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时间:2015-06-16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王红琳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贯穿于高等学校整个教育体系的根本问题。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向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再次集中表达了党和国家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定位、基本态度与明确要求。《意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站在战略高度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动员总部署,更是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遵循。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对我校今后一段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统筹规划,使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好《意见》,就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充分营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文化舆论和思想政治氛围;贯彻落实好《意见》,就要创建工作载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坚持“灌输论”与“接受论”相结合,高度重视接受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差异性和接受度,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贯彻落实好《意见》,就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作用,主动有效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一、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
    队伍是工作的基础,机制是工作的保障。《意见》明确指出:“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我们要牢固树立“大格局、大视野”的工作理念,形成上下互通,左右联合,打好组合拳,奏响交响乐。我们要着力发挥辅导员、班导师和专任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引导学生在明辨中明理,在笃实中笃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严格选拔,强化培养,科学管理。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建立辅导员培训体系,开展以提高理论素养为目的的理论学习,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宗旨的职业能力训练,以扩大视野为目的的校际工作交流,以相互启发和激励创新为目的的沙龙活动,以相互借鉴和提升工作为目的的理论研究和总结评价工作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充满活力的辅导员队伍,逐步引导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发展,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规范班导师队伍的制度建设,班导师作为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能,既做“经师”也做“人师”。讲台虽小,但属“公器”,连接天下,指向未来,站在讲台上的每一位老师,要严守师德、心存法纪、胸怀大爱,做好种植真、善、美的园丁,学生“亲其师”方会“信其道”。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专业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
    二、创建工作载体,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工程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上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发挥青年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青春故事分享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加强工作载体的建设,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探究教育规律,凝练活动特色,努力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通过开展“分享青春故事、感悟精彩人生”大学生励志成才主题教育活动、向日葵励志成长计划等培优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先进典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学生形成了解先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信,主动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根据学生的成长轨迹,教育教学规律,探索建立针对每个年级的相对稳定的教育目标,运用恰当的实施路径,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利用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时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从细处着眼、从点滴做起,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小、落细、落实。结合各学院的特点和专业优势,逐步形成“一院一品”的特色教育活动,完善具有海洋文化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通过工作实践、总结成效、综合考评、改进完善等来优化教育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协作创新精神等,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
    三、创新工作方式,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必须坚持管建结合、善管善用,按照网络生态和运行规律,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加强网络治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机遇。当前,网络等移动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有工作载体、手段、途径的变化,而且有对传统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的巨大冲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适应网络文化的生态环境,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使用学生接受的话语体系,采用学生喜欢的传播形式,学会用互联网思维谋划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用网络文字讲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故事,用网络途径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形成正面舆论场,占领思想制高点。推进辅导员博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共平台等各类移动新媒体的建设,扩大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增强渗透性,提升吸引力。发展网络上“靠得住”的意见领袖,掌握线上的舆论主动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阵地上站得住脚跟、发得出声音、留得住人心。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发展的新技术,及时发掘、掌握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苗头性的、倾向性的问题和规律,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唱响主旋律、守好主阵地、打赢主战场、建强主力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坚持秉承“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大海大精神,围绕学校内涵建设和基础建设两项中心工作,不断提升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用我们的辛勤和智慧为建设“蓝色大学,百年学府”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学生工作处处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