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大连市自立自强标兵、我校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给排水工程专业12级2班孔祥云
一件暗黄色棉外套,一条简单的牛仔裤,一双旧旧的球鞋,温和亲切的语调,笑起来明亮有神的眼睛,闪耀着自信的光芒……他就是孔祥云,我校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给排水工程专业12级2班学生。前不久刚被评选为大连市“自立自强标兵”。
自强少年并非天生
孔祥云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被评为“大连海洋大学三好学生”,还多次参加校、省级比赛……这些丰硕的成果可能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有天赋的学生,然而孔祥云却告诉记者,他以前的学习成绩并不好,甚至差点和高中失之交臂。
“初中时我的成绩不好,想要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希望非常渺茫。初二时爸爸生了一场大病需要做手术,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负担变得更重了。那段时间妈妈要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操劳,我突然产生了辍学帮妈妈分担的念头。”孔祥云告诉记者,当他的班主任得知他的想法后,告诉他一句话“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正是这样的一句话让当时绝望的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从那天起,他便开始发奋学习,终于在期末考试时取得了全年级第36名的成绩。也正是这一小步,让他更加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最终他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孔祥云说,初中老师说的那句话一直烙在他的心上,只要有熬不过去、坚持不下来的时候,他就想起那句话,鼓足勇气,再继续前行。
大学四年,有经历就有收获
大学阶段,除了忙于学习外,孔祥云还“奔波于”各类社团之中,身兼班级团支书、院学生会团委副书记、院自律委副主席、院建筑摄影协会副会长等多个职务。孔祥云说,从大二开始各种事情就变得多起来,当时因为没有合理分配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导致每门功课都是刚过及格线。那时自己很迷茫,甚至想打退堂鼓。但是想起自己曾经的坚持与奋斗,他便开始和“学霸”室友“形影不离”一起上课、吃饭、去自习。“别人都开玩笑说我们俩像连体婴一样,在室友的影响下我也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最终找回了以前那个有冲劲儿的自己”孔祥云笑着说。
当谈及在各个社团工作中最大的收获时,他告诉记者,最大的收获就是“坚持”。“大一时,我们学院在渤海校区没有学生会,我甚至不知道学生会到底是做什么的,只是听说很锻炼人,于是大二便加入了学生会。”孔祥云告诉记者,他刚刚加入学生会时什么都不会做,犯错误是常有的事,老师交给他的任务有不少都不能按时完成,他心里很有压力,但是每当有这种情况,他都会问自己开始时是为了什么,就这样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最终他坚持了下来。 “其实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困难都只是后来遇到过的困难中的冰山一角,坚持下来并不是那么难,其实经历过也是一种收获。”
努力让自己的明天更好
孔祥云出生于本溪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他早早学会了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家庭的重担。“今年暑假,我去了抚顺的一处工地打工,在炎热的太阳底下扛钢筋水泥。有一天我在干活时不小心刮到了腿,大腿一侧直淌着鲜血,没法继续干活,我就坐在工地边上想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远离这种生活。”孔祥云说,就是这样一次难忘的经历,让他明确了自己今后的目标,有了前进的动力。当被问及他的目标是什么时,他笑着说:“我不求多富贵,只希望未来可以有一份好工作,一个简单幸福的家足够”。
其实进入大学以来,孔祥云一直勤工俭学,做过各种兼职。前不久,他在学院书记的建议和帮助下,成立了一个院级的勤工俭学协会,专门为学院里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的学生在学校安排一些能获得报酬的工作。他说,这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大家增长工作经验。
不后悔,不遗憾
大学生活中,和同学、老师的相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的孔祥云是个乐观的男生,他热爱集体生活,热爱体育运动。在同学的眼中,他也是一个活泼真诚、很好相处的人。孔祥云告诉记者,他和室友们的关系都很好,他一直都很感激身边的这些“兄弟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对他的帮助,“在我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会帮我买个饭,期末复习帮我讲讲题……虽然都是些小事,但是给我带来了很多温暖”。
整个采访过程中,孔祥云都在笑着讲述他的故事,即使是再苦再累的经历,在他的讲述中,也流淌着一种温和、平静的力量,当问及是否后悔选择这么忙碌的校园生活时,他果断地回答道:“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即使再让我选一次,我还会这么选。我的大学生活很充实,没有遗憾,我想我还可以做得更好、过得更好。”
学生记者:耿明玉 关微 撰写